产品详情
7月2日晚,泰国清莱府传来好消息:在一处洞穴失联10天后,12名队员和1名教练全都活着!府尹那荣萨3日上午说,医生进洞初步评估,大多数人状况稳定,无人有生命危险。搜救人员正在研究下一步方案。
这支少年足球队队名为“野猪”,来自清莱府湄赛县一所学校。6月23日下午训练完毕后,25岁的男教练带领12名11至16岁的男队员,进入清莱府坦銮-坤南南暖森林公园坦銮洞穴群内“探险”,随后遭洪水围困。据报道,这处山洞全长超过10公里,是泰国第四长的山洞,由于洞内地形复杂,迄今尚无人走完全程。
清莱府一位母亲6月23日发现儿子足球训练结束后没有回家,随后报警。救援人员同一天在坦銮洞穴群主洞口发现多辆自行车和几双足球鞋。救援人员6月25日晚间在第二个洞穴发现几个背包和几双鞋子。泰国海军中尉那坡瓦6月26日说,相信孩子们曾从那里继续往里走,到达第三个洞穴。
《曼谷邮报》报道,泰国当局投入将近1000名士兵、4架直升机和一批设备。总理巴育·占奥差说,已经调动各部门资源参与搜救。泰国朱拉蓬公主向搜救行动捐助50万泰铢(约合1.5万美元)。德新社报道,这是泰国近来顶级规模的搜救行动。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缅甸、老挝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泰方救援人员协力开展救援。
在中国驻泰大使馆和驻清迈总领馆协调下,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6名洞穴专家、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5名救援专家相继抵达,帮助泰方展开搜救。前者主要参加洞内救援,包括潜水搜寻,携带潜水机器人和密闭式潜水装备,每次轮流派两人下潜;后者主要参加山体洞穴勘查,通过山林搜救、竖井探井等方式助力搜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7月3日表示,中国民间救援人员自发热情参加到泰国失踪人员有关搜救行动中去,印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说明了“中泰一家亲”。
洞穴地形复杂,当地正值雨季,洞内多片区域被雨水淹没,水中淤泥堆积,能见度极低,给搜救工作造成很大困难。6月28日上午早一点的时候,大雨令水位涨至洞口,一度迫使搜救暂停。
为减少雨水流入洞内,附近的几个大坝已被关闭,周边居民面临居所被淹的威胁,但大家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支持救援。
那荣萨2日晚11时左右在少年足球队失联的洞穴旁宣布,搜救人员在距离洞内一处名为“芭堤雅滩”约400米的地势较高地点找到所有13名失联人员。
据了解,发现13人的地点距离洞口约有5公里远。由于持续降雨,洞内积水,被困人员周围的地方已经全部被水淹没。
泰国海军发布的一段5分钟视频显示,泰国海军和英国潜水员见到身穿球衣的队员时,孩子们十分高兴,感谢搜救人员。一名队员问:“今天星期几?”潜水员说:“星期一。你们已经待了10天了。你们非常坚强。”
那荣萨3日上午说,医生潜水进洞,对所有人作了初步体检,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状态稳定;一些孩子可能有受伤情况,但没有人处于危急状态。
一段珍贵影像资料,反映了救援人员在洞穴内找到少年足球队成员的那一瞬间,令人动容。
在被搜救人员发现后,坐在前排的少年激动地哭了,对首先发现他们的英国搜救队员连声说“谢谢”。
据泰国新闻媒体报道,受困的13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不停感谢搜救人员的到来,并用英语与外籍搜救队员对话。
救援人员:“我们来了,你们没事儿了,很多人来救你们了,很多很多人。我们是第一批,还有别的很多人。”
当得知这支搜救队来自英国时,少年们都惊讶不已。被问及“这10天是怎么挺过来的”,一位少年回答说:“我们尽量安静地躺着以免消耗体力,依靠洞内仅存的积水熬过来的!”
此前,泰国专家曾分析称,孩子们是否活着取决于他们能否找到饮用水。此外,孩子被困的洞穴内温度在20~25℃之间,岩石情况显示氧气充足,孩子们留下的痕迹显示他们带了手电筒和食物。
虽然被困人员生命体征良好,但仍然比较虚弱,如何将他们安全救出洞穴成了新的棘手难题。
有专家建议让13人学习潜水自行游出洞穴,但国际水下洞穴救援打捞组织地区统筹索伦森表示,潜水这个选项“极度危险且有高风险”,他认为这是不得已的最后选项。
索伦森说:“让这些人在能见度零,且不熟悉(潜水)的极端环境中,真的很容易陷入恐慌,可能会害死他们自己或搜救人员。”
第二个方案则是在石洞岩壁上钻洞排出积水,但要穿透厚实的岩壁得花一番工夫;另一个方法则是利用钻洞设备,直接凿出通道救这13人出洞。但美国洞穴救援委员会的米尔沙认为,搜救人员要对洞穴展开彻底调查才能开始钻洞,否则钻到正确位置的几率微乎其微。
第三种方案则是目前清莱府当局所施行的,一边想办法抽干积水,一边提供食物及医疗协助给受困者。
米尔沙表示,若13人待在积水上方高处,不受雨季洪水影响,且能取得食物供应,这恐怕是目前最好的一个选项。
参与救援的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洞穴专家救援队队长王英颉和记者说,经各国专家商讨,救援队基本确定采用潜水方式将受困人员运出,目前正在进行救援前期准备。如一切顺利,潜水员将于3日深夜开始护送受困人员。
2010年8月5日,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在约622米的地下,智利各部门和军方随即展开救援,这一生死营救牵动了全智利人民的心。
因矿内环境复杂,历经2个月的艰苦钻凿救援,第一名获救者才于10月12日被成功救出,当晚9时,所有被困矿工全部被成功救出。
2006年12月29日晚,满载600多名乘客的印尼“群岛司令号”在爪哇北部外海遭暴风雨袭击翻覆。事发后,救援人员从海上、救生船和油井设备处救起200余人,但仍有大量人员失踪。
在海上漂流9天后,一只载有失踪人员的救生筏被途经的一艘货轮发现,15名挤在救生筏中的乘客生还。然而,其中一人因情况危急,在返回港口的途中不幸去世。
1987年10月14日,美国得州米德兰市一名18个月大的小女孩杰西卡·麦克卢尔掉入一口近7米深的废井,右腿被卡在井壁间的狭窄缝隙里。事件迅速获得了大量关注,有关部门动用了所有的救援措施。
随后,一个可通过水压来切割岩石的钻头被从休斯敦运到现场,大幅削减了救援时间。经过58个小时的紧张作业,杰西卡终于成功获救。她成年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生命是一个奇迹”。